2018年6月29日下午3点,由浙江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起、浙江大学举办的浙江省学生资助辩论赛(复赛)本研组——浙江大学对战浙江外国语学院辩论赛于国会223准时开始。
此次复赛,有幸邀请了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冰老师作为主评委,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泛海老师、绍兴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副部长朱智和老师、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刚老师和浙江传媒学院郭璇老师担任评委。同时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蔡荃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另外当场的还有浙江大学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各位辩手及场外观众。
复赛正式开始之前,由蔡荃老师首先致辞。蔡老师从浙江大学自身所做的资助工作出发,谈到了从保障性资助到发展性资助的重心转变,由此引出这次辩题——“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应该以资助为主要目的(正方辩题)VS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应该以锻炼能力为主要目的(反方辩题)”辩论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所在,愿在场评委及观众能够在这次辩论中互相学习,提出意见,更好地为开展资助工作提供思路。
随后,复赛正式开始。整场比赛分为立论、申论、対辩、质询、质询小结、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七个环节。浙江外国语学院持正方观点首先展开立论。正方认为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应该以资助为主要目的是基于当下现状的考量,在未健全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体系的情况下高校勤工俭学岗位有其必要性,且学生对于高校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获取报酬;同时正反反驳反方观点,认为当下高校勤工俭学岗位过于单一片面无法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随后这一立论被反方对以炮击式的盘问。接着轮到反方立论,反方同样从当下时代背景出发,顺应全国资助工作情况,在保障性资助基本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国家正逐渐向发展性资助靠拢。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获得资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反方强调此次辩题关键在于在资助和锻炼能力都重要的情况下应该以锻炼能力为侧重点,以此才能避开天性中的惰性,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更好地进入社会做准备。随后反方也遭到正方激烈的盘问。双方就劳动观、评价机制、学生能力、时代发展等方面援引实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观众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场上辩手们的观点进行了自己的分享。
最后,由姜冰老师对场上辩手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姜老师首先对双方辩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双方就各自的背景下都能阐述很多,势均力敌、你来我往、争锋相对,在这场唇枪舌战之间却又保持着谦谦君子之风。并就辩题谈到了自己的理解,“无论是保障性资助,还是发展性资助,两者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国家、学校以及社会的帮助下,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最后比赛结果公晓:浙江外国语学院以3:2获胜,浙江大学所在的反方四辩辩手汪洋同学获最佳辩手称号。至此,此次辩论赛圆满结束。
正如蔡荃老师一开始的致辞,以及最后姜冰老师对于这次辩题可辩性的认可,都强调了资助和提升能力在高校勤工俭学岗位中的重要性及偏向性的思考,与此相对应地则是勤工俭学更应该扮演好保障性资助的角色还是发展性资助的角色。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会因为此次辩论赛结束而揭晓答案。相反地经过这场辩论,对于资助问题的探讨将更加深刻,这同样也是举办一系列浙江省学生资助辩论赛的初衷。